5月16日东风与福建政府的相关领导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正式重组福汽。而此前5月14日,东风汽车股票停牌,直到5月15日才复牌。预示着东风重组福汽这出大戏正式拉开序幕。在双方的签约仪式上东风与福建省政府的领导签约,而不是福汽的领导,则明显体现出政府主导整个整合重组,这在当下的市场经济中还是多少让人有些担心。
此次双方重组的范围涉及福汽集团旗下的乘用车业务,包括东南汽车和新上马的新龙马微车项目,都将纳入双方合作之列,而厦门金龙客车和福建奔驰等商用车公司暂不在此次重组之列。不过也有消息说,东南是第一步,商用汽车是下一步的事情,都包括在合作范围。无论怎么说,东南汽车被纳入东风“大自主”范畴已成定局,并且也被认为是东风收购福汽的主要目的所在。
据悉,东风将透过增资方式从福建国资委处获得福汽集团45%股权,余下股权仍由福建国资委控制。此外,东风还将和福汽组建投资公司,待新福汽产业规模达到30万辆时,东风进一步注资,股比到60%,实现对福汽旗下的东南汽车控股。福建方面还对此诙谐的表示是“福建汽车傍上大款东风”。
发展自主火烧屁股
东风与上汽、一汽、长安这些大集团相比,自主品牌可说是最大的短板,甚至最近更有被广汽超越的趋势。如果单论自主品牌乘用车(轿车)销量,东风要忝陪末座。据笔者不完全统计,去年东风自家乘用车品牌风神的销量只能占到东风集团整体销量的1.99%,在所有大集团中几乎是成绩最差的。
风神发展慢,可东风的规划却不低,按照东风集团此前发布的自主板块的“乾”D300计划,东风品牌乘用车到2016年要达到惊人的100万辆规模的年销量,其它自主乘用车(裕隆品牌及合资自主等)年销量也要达100万辆,东风如果算算日子,要在还剩下不到3年的时间里弥补这一巨大的空缺,东风可谓“鸭梨山大”,而东南这个不小的烙饼刚好符合东风的胃口。
东南汽车在被重组前规划在未来3~4年内,实现35万辆的销量。为此这几年一直在陆续完善自主品牌产品的布局。在去年东南汽车在推出菱悦V5时,企业展出了产品规划从今年起开始还要推出V6、V4、V7以及首款SUV车型DX5等,产品规划不仅完整而且成系列,与东风风神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”的打法完全不同。
在这自主近乎火烧屁股的背景下,拿来就能用、可以和东风裕隆一样迅速装进“大自主”这个口袋的东南汽车无疑是个颇具吸引力。毕竟就算东南汽车这几年境况不佳,在2012年还有7.91万辆的年销量,比东风自己的风神乘用车2万多辆的表现好多了。而今年前四个月,东风风神不过3.15万辆,而东南汽车的销量则达到了4.04万辆,比东风大投入的风神多出将近1万辆。
产品线高度重合
虽然东南汽车可以为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数量上添砖加瓦,但问题也同样突出,以目前风神的产品线来说,主要集中在A级车上,H30、S30、以及A60都是这个尺寸的车型,且主力车型价位在6.28万元~9.4万元之间,排量在1.5~2.0L。而东南汽车的产品线则集中在5.68万元~10.08万元,算上三菱的产品线东南汽车的主力车型排量也同样在1.5L~2.0L。
可以说两家企业的产品线几乎都在一个价格区间上,并且产品策略也都是主打性价比,在市场上同为三线品牌的两家企业几乎在争夺相同的细分市场。
既然从产品上难言互补,那么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,东风风神的主要技术来源是法系和日产,与东南的三菱技术也毫无渊源可言,在资源共享上短时间内很难起到优化配置的作用。
而商用车项目上无论是轻客得利卡处于极度边缘状态,得利卡前三个月卖了681辆,同比下滑了48.7%。除非东风有能力将轻客渠道重新建立起来,否则短时间内仍是难有气色。
从上述这些数据和现实也不难看出,徐平口中的“两家资源有协同效应”更像是冠冕堂皇的口号。
商用车变数大
相比于东风对东南汽车的志在必得,福建戴姆勒与厦门金龙的项目也为人所关注,这两个商用车纳入东风架构?
不过依照现有的信息来看,无论是福建戴姆勒还是厦门金龙,都不可能被东风简单的收走:东风在商用车项目上除了卡车有着不错的业绩外,在客车项目上经验近乎于无,相比于金龙在国内商用车的强势地位项目,东风几乎完全不具备任何驾驭能力,就算东风垂涎这块蛋糕,厦门地方政府也不会轻易放走“下蛋金鸡”。
事实上在东风将要签约福汽的小系传出后,金龙汽车就在5 月14日晚发布公告,迅速进行了股份划转,并迅速实现厦门国资委对金龙的控股。在执行股份划转后,实际控制人为厦门国资委的海翼集团持有金龙股份9162.57万股,占金龙股份的20.70%,已经超过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13.52%股份,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,虽然无法形成绝对控股,但东风想要像对东南一样一口吞下金龙绝非易事。
东风福汽难有未来
很抱歉,笔者对东风福汽这种政府主导下所谓的资源优化重组,完全不看好。那么放眼近十年国内汽车行业,几乎少有成功:
一汽收购天汽,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是夏利产品几乎从市场上消失,天汽过去积累几十年的东西几近于无,不过整合的目的达到了,至少天汽就此消失了。
上汽与南汽的收购虽然看上去是南汽的消失,但而荣威与名爵二者产品在技术与零部件上高度相似,为上汽资源整合协同效应提供了基础,从现在看算不上失败,但也还不能说特别成功,只能说是合格而已。
广汽整合长丰,从最近的消息看,虽然广汽三菱算是顺利成立并运作,可单就整合这一目的而言并未成功,整合目的是让产业更加集中,可长丰从去年底就已经传出与广汽的合作裂缝,而在近日更是高调重新单飞,再次以长丰的资质生产SUV产品,等于只是重组未整合,产能也未能集中。
相比之下,长丰的股权关系已经要比福汽简单得多,广汽尚且如此,难道东风能够有更好的妙招不成?
更何况东南汽车的产品线实际上与东风风神是直接竞争关系,完全谈不上互补,也没有任何技术共享基础。加上三菱对于东南易主东风持何种态度还很难说,以三菱目前的实力,产品线支撑两家合资公司已经是颇为吃力,三菱近年来对东南汽车几乎没有任何许诺或是长期规划。
三菱其内部规划是2015年在中国销售目标是30万辆。广汽三菱占到20万辆,加上东南汽车生产的车型以及进口车,共计30万辆。”就目前情况来说,东南三菱产品年销量3万辆出头,三菱进口车2.7万辆,换句话说三菱对东南汽车规划最多只有5万辆,东南汽车对于三菱这个二股东的意义来一目了然。
要想三菱和东风继续产生瓜葛,大概只有一种可能,东风花大价钱来笔巨额海外收购,将收购近年来状况不佳的三菱也收入囊中,这样连合资的谈判过程都可以省掉了,直接拥有三菱汽车的核心技术,当然,代价恐怕也不会低了,好在有七大合资企业养着,钱倒不是什么大问题。
这也不难看出,东风整合福汽,看上去很美,实际上问题多多,以东风几乎凑够七家跨国车企,拥有八家合资企业吃饭发财的状况来说,福汽对东风来说更像是自主品牌的产能堆积,而不是强强联合或是优势互补。
提交评论0/500字